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事故引发了一场灾难,在三个月内造成30多人死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死亡人数更多。即使在今天,曾经居住着大约14000人的切尔诺贝利仍然是一个鬼城,由于高水平的辐射,人们无法生存。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放射性区域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安全居住。
然而,根据最近的研究,有一种生命形式不仅继续生存,而且在切尔诺贝利禁区(CEZ)的高放射性环境中茁壮成长。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生活在高放射性环境中的微小线虫没有显示出辐射引起的遗传损伤的迹象。
尽管环境危险,但这些蠕虫似乎适应得非常好。
这种蠕虫在危险条件下生存的能力为DNA修复机制带来了有趣的可能性,这可能有益于人类医学。
这项研究由纽约大学的生物学家Sophia Tintori领导,研究的重点是线虫(微小的蛔虫),特别是从经济特区的不同地点收集的Oschieus tipulae物种。
自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性爆炸以来,周围地区一直受到电离辐射的严重污染,对任何形式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研究小组从CEZ的土壤、落叶和腐烂的水果中收集了数百种线虫,用盖革计数器和防护服测量了辐射水平。他们培养了近300只蠕虫,并选择了15个tipulae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将它们与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样本进行比较,包括菲律宾、德国、美国、毛里求斯和澳大利亚。
与预期相反,CEZ线虫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遗传损伤。
分析显示,没有大规模的染色体重排或增加的突变率与环境辐射水平有关。CEZ蠕虫与其他地区蠕虫之间的遗传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距离而不是辐射暴露。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线虫对辐射具有非凡的弹性,可能是由于自然选择倾向于抵抗电离辐射的个体。这种恢复能力可以为人类DNA修复和癌症易感性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Tintori说:“现在我们知道了哪一种O. tipulae菌株对DNA损伤更敏感或更耐受,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菌株来研究为什么不同的个体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致癌物的影响。”
“思考个体对环境中dna损伤因子的不同反应,将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风险因素。”
据《科学警报》报道,这项研究为研究DNA修复机制和改善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灵感来自这些微小但顽强的生物的弹性。
(各机构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