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11月11日(IPS)——“农业是我的血液,我无法想象做其他事情,”来自阿萨姆邦的农民Mahim Mazumder说。“尽管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温上升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坐在树下也无法缓解压力——我还是会继续耕种,即使收成很少。我一生都在务农,尽管面临种种挑战,我还是会继续下去。”
马希姆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种地,现在,55岁的他继续依靠种植水稻和蔬菜为生,这两样都严重依赖天气。然而,洪水和不稳定的气温经常毁坏他的庄稼。随着气候的变化,种植任何确定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困难。马希姆来自阿萨姆邦,这是印度东北部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地区,但现在被认为是气候热点。
虽然阿萨姆邦只占印度陆地面积的2.4%,但它占了全国洪水易发地区的近9.4%。由于气候变化,严重的洪水和自然灾害每年都会袭击该州,给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破坏。
由印度理工学院曼迪分校、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蒂分校和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分校联合开展的《印度适应规划气候脆弱性评估》指出,阿萨姆邦巴拉克山谷的卡查尔、海拉坎迪和卡里姆甘杰地区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在印度25个最脆弱的地区中,阿萨姆邦的15个地区被列为高度脆弱地区。农民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在努力应对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这经常导致农民自杀率上升等悲剧性极端事件。
印度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沉重的债务导致农民自杀、环境恶化、干旱、恶劣天气,以及杀虫剂的不利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癌症。
2021年,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举行的为期一年的农民抗议活动,鲜明地提醒人们农民受到了怎样的对待——许多人在这场运动中丧生。
印度现在正处于成为全球农民自杀中心的边缘,在那里,这些悲剧会成为新闻,但不再占据头条。随着债务循环和经济困难的恶化,许多农民仍在努力应对日益加剧的危机。
从2015年到2022年,印度农民平均每年自杀1万到1.2万人。在阿萨姆邦,农业劳动者面临的自杀率高于拥有土地或租赁土地的农民,这凸显了他们日益增加的脆弱性。
自杀人数最多的一年是2021年(227人),主要原因是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自杀人数急剧增加(134人),这可能是由于当年严重的经济或气候困难造成的。虽然这一数字在2022年下降到123人,但数据显示,危机持续存在,尤其是对农业劳动者和小农的影响。
气候变化正在增加另一层痛苦,气温波动、降雨不稳定、地下水枯竭和极端高温进一步损害了他们的生计。Mahim Mazumder说:“天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大约在九月大斋月的第15天,我们会看到雾,预示着冬天的到来,这对蔬菜作物至关重要。”
然而,现在洪水打乱了农民的日程安排。
“我们曾经尝试过各种作物品种,但现在我们被迫坚持基本品种,担心完全损失。虽然我们知道如何应对传统的洪水,但这种极端高温是新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爬山虎植物在高温下枯萎,甚至我们的牲畜也在挣扎——有些中暑死了。
过去能在高温下茁壮成长的作物,现在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枯萎了。每次洪水都会摧毁一切,即使在正常季节,由于气温上升和质量差的投入,我们的产量也会减少20%,”马什说。
印度政府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自2014年以来,共开发了1888个气候适应型作物品种,以及68项针对特定地区的气候适应技术,并向农业社区展示了这些技术,以供更广泛采用。
但是,如果不采取适应措施,雨养水稻的产量到2050年可能下降20%,到2080年可能下降47%,而灌溉水稻的产量可能分别下降3.5%和5%。预计到2050年小麦产量将下降19.3%,到2080年将下降40%。
预计到2050年,丰收玉米产量将下降18%,到2080年将下降23%。气候变化不仅降低了作物产量,还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干旱等极端事件严重影响了所有人的粮食消费。
印度的农业危机根深蒂固,其根源在于财政紧张、作物歉收和与气候有关的挑战,这些挑战正在将农业社区推向边缘。农业劳动者自杀率的上升表明,他们的处境已经变得多么不稳定。
像Mahim Mazumder这样的农民继续面临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预测的洪水、气温上升和农作物产量下降——他们的生计和未来仍然处于危险之中。这不仅仅是经济或农业危机;这是一场人类危机,影响着依靠农业生存的几代人。
虽然印度政府在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和因地制宜的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措施的实施规模和速度还不足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问题,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它不仅侵蚀着农场的产量,也侵蚀着耕耘者的生命。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政策制定者和机构的反应也必须加快。仅仅关注农业产量是不够的,改革还必须优先考虑农民自身的福祉,确保他们拥有适应、生存和繁荣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危机。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不仅对印度的农业社区,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都是如此。
IPS联合国局报告
©Inter Press Service(2024)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