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了几周死婴的虎鲸又失去了一只幼崽,现在又要怀了

科技作者 / 编辑 / 2025-01-11 08:05
"
摘要 2018年,一头带着死去的幼崽数天的逆戟鲸似乎正在对一头新死的幼鲸重复这一行为。 科学家认为虎鲸可能是在表达悲伤。 逆戟

摘要

  • 2018年,一头带着死去的幼崽数天的逆戟鲸似乎正在对一头新死的幼鲸重复这一行为。
  • 科学家认为虎鲸可能是在表达悲伤。
  • 逆戟鲸是一个极度濒危的亚种群的一部分,被称为南方常驻虎鲸。

大约六年前,一头虎鲸母亲连续17天抱着死去的幼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现在,不幸的是,这头鲸鱼似乎在重复研究人员所说的对另一个新生儿死亡的悲伤表现。

这头母鲸被称为J35,也被称为Tahlequah,于12月20日首次被发现与一个新的幼崽在一起。但在周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在西雅图西部拍摄了她的照片,她的头上顶着小鲸鱼的尸体。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西北渔业科学中心的研究科学家布拉德·汉森(Brad Hanson)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能够确认J31已经失去了幼崽,她一直在头顶上推着幼崽。”

他补充说,当幼崽似乎下沉时,“看起来她会做一个高拱形俯冲,下去把幼崽救回来,至于她是在推它还是抓住它,我们不太确定。”

科学家们说,他们认为塔勒库赫抱着死去的小牛最有可能是为了表达悲伤。海洋研究组织海洋科学协会(SeaDoc Society)的科学主任乔·盖多斯(Joe Gaydos)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鲸鱼的生理构造与人类和其他大型群居哺乳动物相似,这些哺乳动物寿命很长。

“我们有和它们一样的神经递质。我们有和他们一样的荷尔蒙。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和他们一样的情感呢?我们没有让市场被情绪所左右。所以我认为公平地说,她正在悲伤或哀悼,”盖多斯说,并补充说,在海豚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也观察到类似的行为。

J35是一种极度濒危的鲸鱼亚群的一部分,被称为南方常驻虎鲸。随着塔勒夸幼崽的死亡和最近另一头虎鲸的出生,这个群体的数量只有73头。

多年来,Tahlequah有两只幼崽幸存下来,都是雄性,其中一只出生在2020年。

鲸鱼研究中心给南部的居民提供了追踪号码,研究人员、摄影师和鲸鱼观察者密切观察它们,尤其是当它们靠近普吉特海湾附近的社区时,比如西雅图。

几个星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这头死去的小鲸的故事。汉森说,在公民科学家第一次注意到这只名为J61的雌性幼崽之后,NOAA的研究人员在12月23日自己发现了它。他说,当时他们很担心小鲸的健康,因为它似乎在挣扎,并且不正常地浮出水面。

虎鲸幼崽出生后不久死亡的情况并不罕见。鲸鱼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迈克尔·韦斯说,生命的第一年是生存的最大障碍。

研究人员能够记录并给出识别数字的幼崽中,约有70%至80%能在头几年存活下来。

韦斯说:“我们不知道确切的存活率是多少,因为很多小牛可能在出生和死亡之前就被拍摄和记录下来了。”“很可能接近,你知道,50%的小牛出生后能度过第一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现在担心塔勒库赫自己的健康,因为推动幼崽会在水中产生很大的阻力,需要大量的能量。

“她可能没有时间做的一件事就是觅食,”汉森说。“令人担忧的是,她正在花费大量精力来照顾她失去的幼崽。”

这是典型的南方鲸鱼的产崽季节。汉森说,研究人员对另一头名为J62的逆戟鲸的诞生感到鼓舞,它是在12月30日首次被观察者发现的,并在元旦得到了鲸鱼研究中心的证实。

汉森说:“这看起来非常强劲。”

几十年来,南方虎鲸一直是保护工作的目标。它们受到《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的保护,2005年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这些鲸鱼每年通常会在华盛顿普吉特海湾的海岸线上呆上几个月。它们生活在三个豆荚中,分别被称为J、K和L,它们已经进化到主要吃鱼,包括珍贵的奇努克鲑鱼。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南方的虎鲸被杀死或捕获,一些幸存者在海洋公园展出。到1974年,调查发现野外只剩下71只。在那之后,大熊猫的数量有所波动——1995年达到95只的高点,但此后一直在下降。

鲸鱼正在挣扎,主要是因为它们猎物的质量和数量都在减少,还有多氯联苯(PCBs)等工业化学品的污染,这些化学品污染了它们的猎物,并在它们的体内积累。此外,嘈杂的船只会干扰鲸鱼并阻碍交流。

研究表明,除非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否则南部居民正在走向灭绝。华盛顿州和联邦机构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用于减少对鲸鱼的威胁的项目。但底线仍然是:南方居民根本没有足够的食物。

曾经盛产鲑鱼的主要河流——包括较低的斯内克河——都被筑坝了,这限制了鲑鱼的进入和生存。

盖多斯说:“我们在奇努克和鲑鱼恢复方面做得还不够。

对于苦苦挣扎的南部居民来说,失去一只雌性幼崽不仅对它的母亲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对整个亚种的发展轨迹也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真正的限制是育龄雌性的数量,以及它们成功抚养幼崽的能力。所以我们当然希望看到更多的雌性大熊猫。”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