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概念的历史。面对苏联的威胁,保持西方集团的凝聚力和强大的跨大西洋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就是美国的战略目标,即使它的英国和法国盟友在一个满目疮痍的欧洲被榨干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首任秘书长黑斯廷斯·伊斯梅勋爵(Lord Hastings Ismay)曾在总结1949年成立的该组织的使命时说:“把俄国人挡在外面,把美国人挡在里面,把德国人挡在下面。”
就在那时,“大西洋主义”的概念开始出现。北约过去是,现在也是——但还能维持多久?这是两岸有机联系的最明显的具体表现,这种联系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大西洋主义基于两个相互依存的支柱:一个价值观共同体(民主、个人自由、法治)和一个利益共同体,对重大战略挑战和应对这些挑战的手段有共同的看法,以便建立一个真正的防务和安全共同体,”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欧洲区总裁亚历山德拉·夏伯·谢弗(Alexandra de Hoop Scheffer)说。
从一开始,美国与北约其他成员国之间的手段失衡就显而易见。后者与其说是盟友——平等——不如说是同伴。《北大西洋公约》概述了签署国的防御战略,如第5条所规定,在发生侵略时相互援助,但它也明确提到保护自由和民主秩序。
不是没有虚伪。后来,在独裁者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查(Antonio de Oliveira Salazar)的领导下,葡萄牙在北约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北约,土耳其和希腊等其他成员国也经历了独裁统治。但当冷战结束后,北约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être理由,同时扩大到包括前东方集团的国家,这些国家将北约视为唯一真正的安全保障时,这一愿景变得更加明显。
这篇文章还有61.16%没读。其余部分仅限订户使用。